2009年6月10日 星期三

【讀后感】英語不會讓人變聰明

剛收到cikgu lok轉寄來的星洲評論,看來他應該也是看的很有感覺才會轉寄給我,結果我看了也是很有feel。

剛拜讀了這兩篇文章《陳寶卿‧英語不會讓人變聰明》及《

辛隧‧英語教數理學生較聰明?》。

這讓我想起去年的某個集會,校長說的一番話。

校長說過有一個學生,學習態度不好,常常曠課,老師們都想要他轉學,但是他見了這名學生之后,覺得他非常優秀,于是把他給留了下來。

校長說,他見這名學生之后,了解為什么學生上課態度會不好,說到最后,質疑老師們的專業能力,質疑老師們沒有關心這名“優秀”的孩子。

這學生,三兩天就不來上課,但他給校長的理由是,因為他以后想要成為醫生,想要去德國讀醫科,所以他在家自學德語。校長聽了非常贊賞。

但我聽了,頭上冒出很多問號。為什么讀醫科要去德國?或許他覺得德國先進,或許他喜歡德國,it’s ok。但身為老師的我們,要培育的不是這樣不負責任的孩子不是嗎? 三兩天喜歡就不來上課,長大了三兩天喜歡就不去看診,害死的不是更加多人嗎?

但,為什么要讀醫科,不用自己最熟悉的語言,而用一個自己在生活中完完全全沒在使用的外語來進修? 這樣會精專嗎?如果當初是用

這些問號在我看了這兩篇新聞品論后又在冒出來了。

如果當初要華佗用英文來給草藥命名,不懂這個世界上還會不會有華佗這個人。

語言,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工具。跟學問是不一樣的,為什么要相提并論?

英文固然重要,因為掌握了世界上大部分人使用的語言,就可以跨越溝通的障礙。

孩子們,需要的不再是吃魚,而是學習如何釣魚。但這學習如何釣魚的背后,是多么復雜的教育心理。單單培養耐心,就要了現在的孩子們的命了!

我不懂對你來說,我是說對了,還是錯了,這只是我個人的想法而已。

2 則留言:

TS 提到...

我讀到這“如果當初要華佗用英文來給草藥命名”時,突發奇想英文會如何稱呼土茯苓,牛蒡子,天麻,銀花或魚腥草呢。。

Unknown 提到...

哈哈... 你還真認真哦 :p
金銀花是不是就golden silver flower :S